找到相关内容14282篇,用时205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生命轮回的中间状态——“

    生命轮回的中间状态——“  作者:喜饶嘉措  “”也称为阴,是佛教轮回转世学说起着衔接前后世作用的一种生命状态。佛教把生命的存在状态分为四,即死、生和本。死亡的那一刹那称为死,在死和生之间的状态称为,投生的那一刹那称为生,投生以后第二刹那至死之间,称为本。  一、“”定义  在《俱舍论》说,处于死和生之间所起的五蕴身就是的定义。这里说“起”...

    喜饶嘉措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141377334.html
  • 月溪禅师答:佛法打战否?

      问:佛法打战否? (北京朱庆澜)   月溪禅师答:舍卫国波斯匿王,皈依佛受戒,时有他国进兵来攻舍卫国,波斯匿王问佛言:若打则犯杀戒,若不打则亡国,如何处置?佛告王言:全国众生生命系于国王一人,如国王不打,则全国生命损失,故主张打之,然后波斯匿王乃用兵克敌,此一段故事,出大般涅槃经。

    月溪禅师

    月溪禅师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4094010964.html
  • 黄庭坚的“法眼”和他的“字笔”

    黄庭坚的“法眼”和他的“字笔”  陈志平  宋代禅宗对诗书画的深刻影响已成为不争的事实。虽然禅与书法关系的探讨早已进入研究者的视野,但是禅宗对于书法的影响到底何在,仍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。人们在...他的“字笔”。  一 法眼  《山谷题跋》卷四《跋法帖》云:  余尝评书:“字笔”如禅家“句眼”。直须具此眼者,乃能知之。  禅宗的“眼”两义,一指句“眼”,指语言文字的微妙处;二指...

    陈志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62858927.html
  • 数论之量论因果论与二十五谛通释

    数论之量论因果论与二十五谛通释  杨超[编者按:本刊新增“旧作新刊”栏目,刊登学界前辈价值的未刊旧作]  绪论  Werner Mahrhalz尝于文艺史学与文艺科学(...Samkhya)之说而非作史实变演之考证。  数论之量论因果论与二十五谛通释《中国哲学史》2002年第3期体系之成立,实混然不可或分,系虽众而体则一,犹坚白石然,离白无坚,离坚无白。执白求石执坚求...

    杨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2135238838.html
  • 乱象新生:论明末清初比丘尼之形象与处境

    乱象新生:论明末清初比丘尼之形象与处境  苏美文  Mei-Wen Su  中华技术学院共同科  Chin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摘 要  历年来论及明末清初的...甚至让其机会传承法脉、刊印语录行世。而这样的时期祇园这一群比丘尼就如此产生,掌握到乱象解放的契机,展现自己光彩,给时代带来新生的典型,就这个意义而言,乱象新生,而乱象便成了新生的养份。  ...

    苏美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34059907.html
  • 赵朴初答:佛的弟子什么遗迹留存吗?

    公元前三世纪阿育王所造的大塔仍然完整的存在,据说是他所造的八万四千塔唯一的留存的一座。塔的四面各雕刻的石门,极为精美。由于许多宝贵的古迹,特别是由于两位大阿罗汉舍利的发现,山奇现在已经成为印度重要...

    赵朴初

    佛教常识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06374110765.html
  • 赵朴初答:我国许多佛寺五百罗汉像,他们是什么人?

    五百比丘、五百弟子、五百阿罗汉,在佛教经典固然是常见的,但并不意味着是固定的数字。可是随着十六罗汉的崇奉,五百罗汉像也便在五代时期见于绘画和雕塑,不久便许多寺庙建立了五百罗汉堂。后人又附会地列举五百罗汉的名字,其实都是没有根据的。至于近代某些寺院塑造的五百罗汉像,许多形象都是出自匠人的臆造,或者采自神话小说,以至流于怪诞,失去了佛的出家弟子应有的合乎戒律的威仪。 ...

    赵朴初

    佛教常识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06383110767.html
  • 赵朴初答:佛教寺庙许多菩萨像,他们是什么人?

      赵朴初答:汉族寺庙供的菩萨像,主要的是文殊师利(Ma`ju1r]) 、普贤(Samantabhadra) 、观世音(Avalokite1vara) 、地藏(K2itigarbha) 。

    赵朴初

    佛教常识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06385710768.html
  • 临终的解脱与往生——说“临终”之一(二)

      临终的解脱与往生——说“临终”之一(二)   谈锡永   说到这里,我们已经可以看到,《大闻解脱》这部密典,已完全给荣格引入心理学领域,那当然不是这部密典的原意——不过,伊文思其实也...身上取得自己所需要的精神营养。  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,一位西藏喇嘛在北美洲便完全将《大闻解脱》,解释为西藏佛教心理学的著作了。   这位活佛,名为仲巴(Chogyam Trungpa),...

    谈锡永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11023483789.html
  • 临终的解脱与往生——说“临终”之一(一)

      临终的解脱与往生——说“临终”之一(一)   作者: 谈锡永   “生与死的禅法”第四个是“临终”。这禅法深浅两个部分。深的部分,是令人于临死时现证死光明(法性光明、本来清净光明);浅的部分,则是教导临死的人如何往生净土。两部分禅法的差距十分大,简直可以用“光年”来形容他们的距离。   在“六”的教授,只说浅的一部分。原因如其所言——   “有些人未曾熟习前述教法,如...

    谈锡永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11023583790.html